在ELISA实验中,样本测值偏低的现象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除了常见的样本处理、试剂保存和操作规范问题外,假设实验操作没有错误且标准曲线良好,那么该现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样本本身的分析物含量可以被检测,但由于实验操作等原因导致测值超出了ELISA试剂盒的检测范围;二是分析物在样本中的浓度本身就偏低。以下将从这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导致样本测值偏低的因素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案。
1. 样本本身含量可以被检测,但测值偏低的原因
在ELISA实验中,导致样本测值偏低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几点:
(1) ELISA试剂盒的保存
ELISA试剂盒应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保存。实验者在购买试剂盒时,必须留意不同组分的保存方法,确保其稳定性。
(2) 样本上样前的准备
样本准备过程包括样本的制备、保存及其是否经过多次冻融。根据样本类型,血清、血浆与细胞裂解液应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保存时需要注意保存温度及时间,通常推荐在-20℃或-80℃下分装储存。但需避免长时间存放,以免目标蛋白降解,影响检测结果。此外,反复冻融会导致蛋白样本的降解。
(3) 稀释方案
样本的稀释策略对实验成功至关重要。稀释过度或不足都会导致测值偏低。客户往往会根据文献中的测值和检测范围估计稀释倍数。然而,实验者的样本可能与文献中的样本有所不同,因此建议在正式实验前进行预实验,以确定样本的合适稀释倍数。此外,当目标物浓度很高未进行适当稀释时,可能会出现假阴性反应,也需提前进行预实验以避免此问题。
2. 样品中分析物浓度偏低
在许多情况下,客户的操作流程并无问题,标准曲线良好,但样本检测结果依然低于检测范围。例如,在炎症刺激情况下产生的细胞因子如IL-6,若在非炎症状态下进行检测,测值往往非常低。这种情况下,建议根据文献选择合适的样本类型,同时可以选用具有高灵敏度的试剂盒来解决此类问题。
3. 细节问题
一些细节问题往往被忽视,但可能成为关键干扰因素:
(1) 样本基质效应
某些生物样本中的脂质、血红蛋白或异嗜性抗体可能会非特异性地结合捕获抗体,导致目标抗原被掩蔽。建议通过1:2至1:5的梯度稀释法,观察OD值是否呈线性下降,以验证是否存在基质干扰。
(2) 抗原表位构象变化
某些蛋白在长期冷藏或反复冻融后可能发生降解或聚集,导致ELISA抗体识别的表位受损。建议重新采集冻存超过三个月的样本,并在处理易降解靶标时立即进行检测。
(3) 酶标板边缘效应
实验人员常常忽略96孔板外周孔与中心孔的温差,导致边缘孔的液体蒸发,从而影响测值。建议弃用边缘12孔,或使用预冷板架以平衡温度。
(4) 标准品复溶误差
冻干标准品复溶时未充分震荡可能导致局部浓度差异。建议使用纳米级滤膜过滤后分装,避免反复冻融。
(5) 仪器校准盲区
每6个月需用中性密度滤光片校准酶标仪的光路系统,特别注意450nm与630nm的双波长检测时的基线漂移。建议每次实验前用空白孔进行动态范围测试。
通过这些系统性的排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这个生物医学研究的领域中,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希望能为您提供卓越的解决方案,助力您的实验成功。